近期有不少報道稱,中國土豬曾經或正在陷入瀕危。制作純正回鍋肉的四川成華豬,一度只剩下幾十頭,成為“豬中的大熊貓”。而其他地方豬種也面臨數量下降、保護難的嚴峻問題。
近期有不少報道稱,中國土豬曾經或正在陷入瀕危。制作純正回鍋肉的四川成華豬,一度只剩下幾十頭,成為“豬中的大熊貓”。而其他地方豬種也面臨數量下降、保護難的嚴峻問題。
甚至有輿論一度發出:“中國土豬到了最危險的時候,甚至可能再過30年我們就吃不到土豬肉了”的感嘆!
土豬,又叫本地豬、地方豬,是產于中國農村地方豬種的泛稱,區別于外國進口豬的一種稱呼。目前,中國現存的地方豬種近90種,占全球豬種的34%,和外來瘦肉型豬種相比,地方豬種具有抗病性強、味道香的優勢,但養殖時間長、瘦肉少。
而外來的瘦肉型豬瘦肉率高、養殖時間短、成本低、價格也低,于是消費者都去買便宜的,而真正傳統的土特產就被擠出了大城市的市場,最后不見蹤跡。這就是經濟學上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原理。
地方豬種數量在下降,保護面臨難題,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?央視《聚焦三農》欄目探討了土豬保護的“危”與“機”。
▲節選視頻:土豬保護的“危”與“機” 來源:央視網
一、土豬的商品化開發
地方豬“打”不贏瘦肉型豬,一是因為“肥”,二是因為“慢”。
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,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研究,在我國優秀的地方豬種廣東小耳花豬的基礎上,培育出了優質土豬產品——壹號土豬,以質量優、味道好的產品優勢,受到眾多消費者的歡迎與好評。
壹號土豬創始人陳生在采訪中提到:“如果純粹是兩廣小耳花豬,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幾的瘦肉率;我們雜進去(瘦肉型豬)之后,達到百分之三十幾;純粹的杜洛克豬達百分之六十,而我們現在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幾的瘦肉率。”
經過優質選育出來的壹號土豬,既具有地方豬基因,又提高了瘦肉率,受到消費者歡迎,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,又推動了企業對地方豬兩廣小耳花豬的保護。
陳生董事長表示:“市場需求能把土豬或者說地方豬種這個種群,不斷地往上游擴大,自然而然這個種群就保護下來。”
二、建設地方豬研究院進行土豬保護
壹號食品還通過建設地方豬研究院,從胚胎組織、性狀等方面,對地方豬種進行選育和研究。
廣東壹號地方豬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李闖博士表示:
“我們現在做保種,就是要保護它的性狀多樣性,物種多樣性,然后在未來面對更多市場挑戰和市場化選擇的時候,可以從我們的保種群體里面,針對性地做一些選育和提高。”
三、利用市場力量保護本土豬
一個東西再好,也必須先有市場,才可能存活下來。

十多年來,壹號土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:花時間花精力把真正優質的土豬肉“請”回城市,讓本土豬的潛在優勢,變成實實在在的市場競爭力。
我們相信,只有利用市場力量,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愛上優質土豬肉,才是保護本土豬的根本辦法。
聚焦土豬保護的“危”與“機”,
兄弟姐妹們,
機會來了!